贵州省歌舞剧院歌剧团

 

 

 

贵州省歌舞剧院始建于1956年,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政治部文工团,入黔后,改称贵州省委文工团。1956年,与贵州多家艺术团体整合后更名为贵州省歌舞团。2009年,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,整合省内文艺资源,组建为贵州省歌舞剧院。


贵州省歌舞剧院歌剧团是贵州省歌舞剧院下设团体,成立于2012年。歌剧团主要从事歌唱艺术、歌剧、音乐剧等舞台艺术创作、排练、演出工作。


贵州省歌舞剧院歌剧团有着辉煌的过去,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曾经排演了《乌江啊,乌江》、《江姐》、《小二黑结婚》、《洪湖赤卫队》、《白毛女》、《货郎与小姐》、《啊,樱花》、《红珊瑚》、《酒干倘卖无》、《春雷》、《赤叶河》、《红梅岭》等经典的歌剧和舞台剧,涌现出了阿旺、胡大舜、盛家莉、唐炳英、朱南光、殷文霞、陆俊莲等一批优秀的歌唱家,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,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,省管专家和省“四个一批”人才,以及诸多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和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名家。


贵州省歌舞剧院歌剧团现有独唱演员30人,高级职称9 人,副高职称11人,近年来,我团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,在省文旅厅、省演艺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,在我院的坚强领导下,我团参加演出了大型民族歌舞《好花红》,大型民族歌舞诗《多彩贵州风》一、二、三版,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民族音乐剧《嘎老》,大型民族歌剧《天穹的歌谣》,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空间歌舞《多彩和鸣》,现实题材音乐剧《吉他·吉它》等舞台剧,也培养出了杨春念、陈燕、薛丽娜、熊正宇等一批新生代的歌唱演员,参加了《多彩和鸣》、《共和国之恋》、《最美是这里》、大型生态文明组歌《我的绿水我的青山》等交响音乐会等。这些剧、节目和演员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和演出,并代表贵州出访过美国、俄罗斯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法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印度、马来西亚、埃塞俄比亚、南非、蒙古等国家,获得了领导、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,为宣传美丽多彩的贵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

贵州省歌舞剧院歌剧团一直秉承着“团结、融合、创新”的发展理念,把音乐民族化、国际化、流行化作为自己的发展要求,培养更多贵州优秀的歌唱人才,深度挖掘贵州民族音乐元素,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舞台艺术精品。发扬艰苦创业、自强不息的精神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努力把贵州省歌舞剧院歌剧团打造成为一支“讲好贵州故事,传播好贵州声音”的具有国家级水平的歌剧团!